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利弊分析

来源:经贸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借助信息技术,善用工具,提升自己讲课的水平。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而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数学的影子。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通过课上的工具,教师

在初中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借助信息技术,善用工具,提升自己讲课的水平。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而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数学的影子。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通过课上的工具,教师用粉笔画出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成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的事物形象化,将复杂化的事物简单化,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水平。

一、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的实践

(一)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时候,通常都是运用简单的工具,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这种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具体简单的内容。甚至有些学生觉得数学是晦涩难懂,抽象复杂的,因此产生抵触心理,对数学失去兴趣与信心。

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认知三角形的课程中,我们只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但是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在教室中的大屏幕进行演示。从开始的三角形的构建,到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全过程。充分地让学生了解这个知识点的整个过程。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实践是最好的记忆,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的结果要比教师直接告诉或者从教师实践中拿来的结果更加地让人记忆深刻。初中数学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的公式,都有缘由,不应该只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初中数学的学习。背诵公式对于初中数学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公式是死的但是题目是活的,所以要想做好题目就要通过对公式深刻理解。如何深刻理解公式呢,就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公式的由来进行展示,清楚公式是怎么来的,也就是明白公式的实质,题目怎样变都不会难住学生。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互动的。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并及时调整,初中教学方式中,设置问题也是一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设置悬念。

借助信息技术不仅能让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培养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再使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一个角度。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初中数学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些现实中的例子通过信息技术呈现出来。例如太阳可以从西方升起,来表示这种事件为不可能事件。而对于明天的天气是阴天的情况则是可能事件。

因为初中学生初步了解概率,教师通过形象的例子去引导他们,接着再让学生开拓思维,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让他们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这样的事件来跟大家分享,之后另外找学生去研究这是不可能事件还是可能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对概率的了解程度,学生也很容易就学习到了新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这些类似的情况学生也会想到这个知识点。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课堂上。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初中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中,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也能给他们充分的思考过程。对于“顺次连接四边形的中点,能得到怎么样的四边形”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画出一个动态的四边形,分别连接其中点,得到一个动态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其规律。并且在此之后,应当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并体会到参与初中数学证明的乐趣。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课堂,可以起到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在纸上画图又不直观的情况下,可以多次让学生自己尝试,摸索其中的奥秘,最终得出结论。并且教师之后可以利用软件,形象地证明这个结论,并且学生之间进行探讨交流,每个不同想法间进行碰撞,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形象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能够实现更广范围、更大区域的互动交流。学习数学联系实际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传统的教学互动模式只限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眼神、肢体上的交流。这会受到时间,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

文章来源:《经贸实践》 网址: http://www.jmsjzzs.cn/qikandaodu/2021/0611/1049.html

上一篇:初中音乐课堂中即兴创编活动的开展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策略思考

经贸实践投稿 | 经贸实践编辑部| 经贸实践版面费 | 经贸实践论文发表 | 经贸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贸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